
買樓時要交印花稅,買樓後又要交物業稅?你沒有看錯,部分業主買樓後,的確要每個課稅年度繳納「物業稅」。究竟誰要支付?如何計算?報稅方面有何注意?等千居與您講清楚。
想緊貼樓市動向,立即追蹤千居 Facebook 及 Instagram 專頁(@spacious.hk),掌握最新地產資訊。
立即跳往:物業稅適用對象|物業稅計算方式|報稅貼士|常見問題
物業稅適用對象
物業稅只針對買樓收租業主,如果物業於課稅年度有租金收益,業主就要報稅。自住業主大可鬆一口氣,不用提心吊膽怕報漏稅。
物業稅計算方式
物業稅的稅率是全年淨租金收入的 15%。所謂全年淨租金收入,是指每年課稅年度(即 4 月 1 日至翌年 3 月 31 日)的淨出租收入,扣除了差餉、不能追回的租金及修葺費等事項。
修葺費因物業樓齡而異,稅局為簡化計算手續,會自動在業主的淨租金收入中劃一扣減 20%,作為修葺和支出的標準免稅額。該 20% 包括了所有因放租而衍生的雜費支出,業主無須向稅局提供相關實際支出證明。
假如租客拖欠租金,業主在報稅時要計算被拖欠的租金收入,差餉由業主支付,已確認無法追討租金時,可申請扣減。
物業稅計算例子
假設單位月租為 $10,000,業主須繳之物業稅如下:
年租=$10,000 x 12 個月 = $120,000
$120,000 減 5% 差餉 = $114,000
$114,000 減不能追回的租金(假設無 )= $114,000
$114,000 扣減劃一 20% 修葺費 = $91,200
$91,200 x 稅率 15% = $13,680(應繳物業稅)
報稅貼士
有樓收租的人士,填報稅單時,宜選「個人入息課稅」方法報稅,而非直接繳交物業稅。雖然兩者的計算基準一樣,但以「個人入息課稅」方法,報稅能享扣減供樓利息支出。
業主不用擔心申報個人入息課稅,反而要納更多的稅,因稅局會用對納稅人較有利的方式評稅,並向納稅人發出轉換評稅方法的通知書。只要納稅人正確申報所有收支,就大可以放心。
20 次扣稅機會
如果是買樓自住,雖然少了租金收入,但不用交物業稅。納稅人在供樓期間可享「居所貸款利息扣除」,自2017/18課稅年度起,有關扣稅項目的年期已由15個課稅年延長至20個課稅年度,且這20個年度無須連續,意味著供樓人士可享有最高20次扣稅機會。
有關稅項扣除的最高限額為 $100,000,自2024/25課稅年度及其後,再新增$20,000元額外扣除限額。由於無須在連續的無度使用,自住業主或可考慮於加息周期才申請該稅項扣除,充份利用 20 次扣稅機會,減輕稅務負擔。
常見問題
業主繳交的管理費,能不能扣稅?
雖然一般租約會列明由業主負責繳交管理費,但該筆管理費不能用作扣稅。
漏報物業出租收入有何後果?
稅局會追回漏報稅項,更會罰款,以及因觸犯蓄意意圖逃稅控罪而被判入獄。